“綠氫”登場
2021年以來,大型能源企業及上市公司紛紛上馬綠氫項目,如中石化、國電投、華能集團、中石油等,其他領域企業如晶科能源、億利集團、協鑫集團等也紛紛宣布入局綠氫領域。此形勢下,有人甚至提出“2021年是綠氫元年”。
氫能根據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不同,主要分為灰氫、藍氫、綠氫。目前國內氫能產量中,有超過60%的氫屬于灰氫,綠氫占比僅有1-2%,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眾多企業于此時涌入綠氫產業意欲何為?國內綠氫發展正在呈現出怎樣的格局?綠氫這條路好走嗎?
綠氫熱:能源企業、光伏巨頭“入場”
目前國內制氫路線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氫(包括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等)、工業副產氫、電解水制氫。其中以化石能源為原料,通過自熱重整等方法制造的氫氣被稱為“灰氫”;用化石能源燃料制取且對釋放二氧化碳進行處理的氫氣被稱為“藍氫”;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電解或者光解制取的氫氣被成為“綠氫”。
綠氫因為無污染、無溫室氣體排出,被認為是未來理想的制氫方式, 且在雙碳背景下備受行業關注。
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新投資制氫項目約23個,其中綠氫項目7個(占比30%)。2021年國內推進綠氫項目勢頭更加強勁:
9月,中石化的首個兆瓦級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在中原油田啟動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成全國最大的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工程,每天可生產1.12噸超純氫。
7月,協鑫集團高調對外發布旗下協鑫新能源的氫能戰略,具體目標為:藍氫——首期建成年產230萬噸合成氨,逐步擴能至每年400萬噸生產規模,可供應國內70萬噸藍氫;綠氫——2025年建設100座綜合能源站,達到40萬噸年產能。
6月15日,國電投氫能與承德人民政府簽署氫能領域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京津冀綠氫供給基地,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制氫協同發展,加快交通、供能領域化石能源代替。
3月31日,隆基股份正式注冊成立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隆基氫能”)。隆基股份的創始人李振國親自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公司將在光伏制氫等方面展開深入布局。
2021年,陽光電源也正式成立了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入開展電解水制氫業務。晶科科技公開對外表示,將布局綠電交易、碳交易和光伏制氫等產業,并首次提出光伏“同心圓”的發展模式。
大型能源企業、光伏巨頭均在布局綠氫產業。它們如此為何大規模涉足綠氫?
背后動因:助力各領域實現脫碳
“這是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的驅動。”一位氫能業內人士認為,外因是國家3060雙碳目標的設定,對于氫能產業有了直接的刺激,這必然會帶來更多的產業外資本進入氫能領域;內因是,中國光伏發電成功實現平價上網,多數光伏企業自身發展進入了瓶頸期或平臺期,需要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除了以上兩大原因,光伏企業們入局綠氫也都是深思熟慮。陽光電源氫能事業部營銷總監方偉透露,公司早在2016年就在公司內部成立了氫能的研究小組,最終選擇氫能業務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因為氫能的發展逐漸被大家所關注,重要性在不斷增強;二是氫能與公司的主業(新能源)結合的非常緊密。
隆基的氫能戰略也有類似的考慮。隆基氫能副總經理王英歌表示:“隆基拓展氫能業務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作為光伏企業,隆基擁有全套的光伏解決方案,我們希望利用光伏的技術優勢與電解水制氫結合。另外一點是中國在提出雙碳目標之后,除了電力領域需要深化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還有很多領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難以實現脫碳的。”
一言蔽之,在自身發展需要新的方向,以及“3060雙碳目標”涉及整個國家方方面面的背景下,光伏企業憑借自身光伏技術優勢,踏上了助力國家多個工業門類以及生產生活多個領域通過使用綠氫進行脫碳的道路。
“可再生能源發電或者說綠電可以保證我們的電力系統實現100%的脫碳。但并不是全世界所有的工業門類以及生產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可以實現電氣化。在無法實現電氣化的領域,實現脫碳的一個必經之路就是使用綠氫。”西門子新能源業務全球首席戰略官兼新能源亞太區業務負責人趙作智表示。
發展挑戰:多只“攔路虎”擋道
我國發展綠氫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比如風資源、光資源和水電資源豐富,2020年全國棄風電量166.1億千瓦時,棄光電量52.6億千瓦時,主要河流棄水電量301億千瓦時。此外,在所有影響綠氫制造的成本因素中,電價是最大的限制性因素,目前這一限制因素也基本不存在,甚至說還為綠氫大規模制備提供了經濟基礎。
“20年前光伏發電是5元/度,2021年國家電投在四川報出的上網價是0.15元/度,沙特阿拉伯的一個項目也報出1.04美分/度。”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震認為,通過電力系統的深度脫碳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可實現“綠氫”的大規模應用,最終實現零碳排放。
這些已有條件一定程度應該也是眾多企業入局綠氫的重要原因。但是,這并不等于發展綠氫就“一片坦途”,它所面臨挑戰也是巨大的。
其一,風光水電資源在我國呈現出極強的地域性,比如西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且開發潛力巨大,但是缺乏廣泛的氫能應用市場,氫能應用市場當前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那么是否可將氫氣從西北地區運輸到東南地區?目前氫氣通過管道運輸還存在技術上的難題。
“目前氫氣通過管道運輸還存在技術上的難題。”國內一家氫氣運輸設備制造商負責人說,“除非對現有天然氣管道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否則管輸氫氣很可能存在較大隱患。而用罐車運輸氫氣,較為經濟的輻射半徑大概在以氫氣制造為中心的500公里范圍內。”
其二,相對于灰氫和藍氫,綠氫依然缺乏經濟上的競爭力。現階段綠氫最大的優勢是零碳排放,但碳排放偏偏對用戶缺乏經濟性約束。
“現在單純讓綠氫和煤制氫、天然氣制氫、工業副產品制氫相比,成本還是相對較高的。”王英歌說。不過他預測,未來中國各地區會有更強的碳排放約束,以及逐漸完善的覆蓋全行業的碳市場。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化石能源制氫的成本,有利于綠氫的發展。
其三,補貼方面,綠氫企業可能不會得到國家的直接補貼?,F已有人預測國家可能會更加傾向于支持氫能的用能端,而且不再過多地使用直接補貼。“例如部分城市出臺對于氫燃料汽車的支持政策或者是其他使用綠氫工業項目可以得到其他政策。”一位大連化物所相關人士表示。這一點意味,綠氫企業在發展上基本沒有外援,只能“靠自己”。
多只“攔路虎”擋道下,有相關人士表示,綠氫是很好的技術方向,但是它要實現產業化還有很大的難度,需要很長的時間。綠氫行業未來不可預期的大量投入——包括時間投入和資本投入,都需要企業有充足的思想準備。
推薦新聞
-
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4-05-08
-
重磅!又一省份全面放開化工園區外制氫!
2024-03-28
-
現代氫能首批氫能物流車示范項目在廣州開啟試運營
2023-12-25
-
最高1000萬元補助!武漢青山區征求意見促進氫能產業發展
2023-12-22
-
我國西南地區最大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正式投運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