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工業領域的氫能替代的先決條件
發布時間:2021-01-06 15:16:23
工業領域的氫能替代在技術上可行只是硬幣的一面,在經濟上可行才是氫能大規模利用的先決條件。 在制氫路徑中,灰氫目前成本優勢明顯,但未來可再生能源發電電解水制氫是實現綠氫的最好途徑。但制取綠氫主要面臨成本過高的問題。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還較高,另一方面,電解槽的能耗和投資也占成本的很大部分。未來解決這兩方面問題可以不斷提高生產綠氫的經濟性。
根據國網能源研究院數據,電解水制氫成本受電價影響較大,電價占制氫成本的70%以上,以國內市場為例,目前電制氫成本為30-40元/kg,遠遠高于煤制氫成本(煤制氫成本約為15.85元/kg)。 除綠氫制取成本有待下降之外,碳價的高低也決定了氫能利用的經濟性。根據彭博新能源《氫能經濟展望》報告數據,到2050年,若碳價達到50美元/噸二氧化碳時,足以讓鋼鐵企業放棄煤炭,轉用清潔氫氣;碳價達到60美元/噸二氧化碳時,水泥行業將轉用氫能供熱;碳價達到78美元/噸二氧化碳時,制氨的化工企業也會轉用氫氣供能;碳價達到145美元/噸二氧化碳且氫氣成本降至1美元/千克,則船只也可通過清潔氫氣提供動力。到2031年,以氫氣為燃料的重型卡車成本可能比柴油更低。但對于乘用車、公共汽車和輕型卡車而言,純電驅動的成本更低。
推薦新聞
-
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4-05-08
-
重磅!又一省份全面放開化工園區外制氫!
2024-03-28
-
現代氫能首批氫能物流車示范項目在廣州開啟試運營
2023-12-25
-
最高1000萬元補助!武漢青山區征求意見促進氫能產業發展
2023-12-22
-
我國西南地區最大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正式投運
2023-12-22